伤寒论第48条_视讯

时间:2023-06-09 15:51:56     来源:个人图书馆-四圣医苑


(相关资料图)

(阳明来路四阳明十一:二阳并病,太阳初得病时,发其汗,汗先出不彻,因转属阳明,续自微汗出,不恶寒。若太阳病证不罢者,不可下,下之为逆,如此可小发汗。设面色缘缘正赤者,阳气拂郁在表,当解之熏之。若发汗不彻,不足言,阳气拂郁不得越,当汗不汗,其人烦躁,不知痛处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按之不可得,其人短气,但坐,以汗出不彻故也,更发汗则愈。何以知汗出不彻?以脉涩故知也。【48】【辨246】)

此条提示当发汗彻底,并提供了判断发汗不彻的症状与脉象。按照此条之理,发汗应当是尽量出彻底,不能小小发,“以致邪留”(先生释文)。但是,这个思路是建立在,宁可让病入阳明胃腑的原则下的。因为,“二阳并病”,病邪本来就已经趋向入胃腑,再大汗而亡其津液,后续的大方向是迅速入腑。因为入腑而用承气的情形,乃是“感病之百不一失,甚可庆慰者也。”[1]因此,大发其汗亦无妨。至于阳盛并不明显者,大汗之,则可能亡阳而入三阴之脏。因此,窃以为,感病之初,用大量的药大发其汗,只能称是投机取巧的办法。

此证的病机病理是,汗之不彻,营热未能尽泄,表闭不能全开,导致患者左路阳气有时能升,有时又受阻。阻时或侵克己土而痛在“腹中”,或脾胃气郁而痛在“四肢”。总为左路阳升不畅之故。营热尚在,表闭未开,是以右降亦不利,症见“短气”。“但坐”者,不能动也。动则阳升,阳升而不能右降,反而壅塞于上,是以“其人烦躁”也。


[1] 《伤寒悬解·卷六·阳明经上篇·阳明实证》:“……及其胃热郁蒸,汗出表解,潮热痛满,但用承气攻下,别无余事。使非下早里虚,万无意外之变,感病之百不一失,甚可庆慰者也。”

标签:

最新文章推荐